轨道交通桥梁盆式桥梁橡胶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地传递给桥梁的下部结构。同时由于暴露在大自然中,受到环境温度以及空气中臭氧、紫外线以及酸性气体的影响,再加上不良的施工环境、设计上的缺陷以及使用不当以及轨道交通的特殊运营条件等原因造成盆式桥梁橡胶支座过早的出现病害,对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形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轨道盆式桥梁橡胶支座的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控措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轨道轨道交通盆式桥梁橡胶支座常见病害
轨道轨道交通盆式桥梁橡胶支座病害形式多样,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盆式桥梁橡胶支座下支座板脱空造成下支座钢板局部被剪切断裂,使支座的使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造成梁体受力中心偏移。
②盆式桥梁橡胶支座在安装时,支座垫石整体强度不足或局部强度不足,使支座整体或局部陷入支座垫石内部,造成落梁标高出现偏差,支座受力不均匀,使梁体受力重心出现偏移,进而缩短了支座的使用寿命。
③聚四氟乙烯板磨损、聚四氟乙烯板滑出不锈钢板,影响了上部结构的自由伸缩,从而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力。
④盆式桥梁橡胶支座转角超过相应相应荷载作用下最大的预期设计转角,造成支座橡胶板受力不均匀,支座受力重心偏移,影响了支座的使用寿命。
⑤盆式桥梁橡胶支座支座锚栓被剪断,使支座固定装置失效,在上部结构作用下易造成成支座整体窜动,偏离设计轴心。
⑥盆式橡胶活动支座上支座板整体滑动过大,超出设计允许值,影响了上部结构的自由伸缩,从而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力。
⑦盆式桥梁橡胶支座支座钢件锈蚀、橡胶密封圈开裂、防尘罩破损等病害造成了支座保护装置失效,影响支座使用寿命。
轨道交通盆式桥梁橡胶支座病害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设计、施工、使用上的原因,分述如下:
(1)设计方面原因
①相比于铁路桥梁,轨道交通桥梁具有特殊性:一是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辆运行频次较高,远大于一般的铁路线路;二是轨道交通在进出站要进行急减(加)速,对桥梁支座的作用力会骤然间加大;三是当梁体出现较大的纵向坡度使,尤其是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出现重合路段时,支座收到高频次车辆加减速;以上三点造成盆式桥梁橡胶支座的自身恢复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进而使活载对桥梁支座的负作用出现了累积,而现行轨道交通设计规范中关于盆式桥梁橡胶支座的主要条款仍然主要参考铁路相关设计规范。关于这方面设计考虑明显不足。
②采用橡胶伸缩缝,极易损坏脱落,且损害后更换新的橡胶条难度较大,从而造成雨水渗落至支座附近,对支座造成损坏,关于这方面设计明显考虑不足;
③未考虑后续养护的需求。轨道交通桥梁墩台距离地面一般比较高,且很多墩台位于主路绿化带中,甚至个别位于河中,在地面进行检查,维护难度日益增大,但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未像铁路桥梁一样安装检修平台。关于这方面设计明显考虑不足 。
(2) 施工方面原因
①对轨道交通桥梁支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②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个别工序存在失控现象,未严格按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
③盲目赶工期而忽略工程质量,未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
④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存在欠缺,造成所安装的支座未达到相关工艺要求的标准,从而难以满足设计的受力及变形需求;
⑤支座安装后,支座附近的杂物未及时清理赶紧,使支座表面脏污,支座不能正常滑动或传递荷载,失去支座应有的作用;
⑥支座安装后,梁体伸缩缝橡胶条脱落或损坏造成雨水从伸缩缝部位下渗到支座附近,加速了支座的老化。此外,部分活动支座未安装防尘罩或者已经安装的防尘罩损坏,使灰土、杂物等进入支座滑动面,影响了支座的正常伸缩性能,加速了支座的损坏。
(3)使用上的原因
①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在建成投入运营后,为满足日益增大的客运量需要,发车间隔被一再缩短。但在进行发车间隔缩短论证时只考虑了运营的组织,车辆调配以及信号、供电等设备,对桥梁支座能否承受更加高频次的受力及变形明显考虑不足;
②运营单位对桥梁支座的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所投入的养护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