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支座的发展及介绍
减隔震装置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和日本,我国的减隔震装置研究并投入使用是在1965年以后,现行我国在建的和已经使用的主要的减隔震支座包括:板式和盆式橡胶支座、铅芯隔震支座、四氟滑板式支座、E型钢支座、阻尼器、速度锁定器等
由数层钢板和橡胶层镶嵌、粘合、压制而成,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支座,有一定的减隔震效果,在中小桥上被广泛采用,其能提供有效的竖向刚度承受荷载,又能提供比较大的剪切变形和转角变形。
四氟滑板式支座
是利用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之间的摩擦制成摩擦型的减隔震支座,改型支座允许上部结构在滑动面上滑动,从而使得上部结构传递到桥墩的地震惯性力减小为支座的最大摩擦力,从而达到减隔震的目的。
盆式橡胶支座
由钢构件和橡胶层组成,由聚四氟乙烯板和钢板之间的滑动提供水平位移,由橡胶层承压,并提供水平转向的变形需求.
铅芯隔震支座
铅芯隔震支座是在橡胶支座中插入铅芯形成一个紧凑的减隔震装置,水平力低时,铅芯隔震支座有足够的刚度满足正常使用,当有较大水平力时,铅芯屈服,在地震力下耗散能量。铅芯隔震支座有构造简单、经济性好、滞回曲线饱满等优点,是减隔震设计中常用的减隔震支座。
粘滞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发展较晚,却发展较快,主要应用在大型斜拉桥、悬索桥上,主要由主油缸、副油缸、导杆、阻尼孔等组成,粘滞阻尼器的阻尼力和弹性力有九十度的相位差,因此不增加桥墩的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