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架顶升更换桥梁隔震支座实例
桥梁隔震支座更换方法很多,因工程的实际条件选择确定。这里主要结合上面所说的长江某铁路大桥在国内采用“无支架顶升”方法更换 桥梁隔震支座的成功案例
1.该桥工程概况
本桥为长江某铁路大桥,是目前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大跨度“刚梁柔拱” 桥梁,按双孔双向通航设计,桥跨布置为双线连续刚构柔性拱(10×49.2+130m+2×275 m +130m)。本桥引进和采用了欧洲EBP橡胶隔震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以上描述的 桥梁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和支座EBP橡胶本体开裂等问题。施工总承包商要求进行支座更换,经国内某知名桥梁支座制造公司和原该桥EBP支座欧洲供货商及台湾某公司联合制订方案,确定为整体顶升法进行支座更换。
2.无支架顶升方案实施
整体顶升法支座更换方案有两种,一是有支架顶升法更换桥梁支座,即在桥下搭设钢支架施工平台,支架顶放置大吨位千斤顶,顶起桥梁上部结构更换支座。二是无支架整体顶升法施工,即在梁端与墩台帽顶面之间放置油压千斤顶进行整体顶升。由于该桥墩台支承垫石与承台间相对高程达50m,通过对设计图纸地质勘探资料的查阅,河床顶面以下有3.6-6.2m不等的淤泥或淤泥质亚粘土,持力层上有强分化砂砾岩层,桥下搭设支架,整体稳定性难以保证,安全风险大,而且施工周期长,施工投入大。根据本桥工程条件,为确保安全和保证工期,终确定采用“无支架整体顶升”方案。此方案的好处是利用原桥墩台帽作为支撑点顶升上部结构,相对于支架施工更为安全、简便。但采用该顶升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纵横向位移的保证的控制。为此,顶升施工单位引进了台湾某公司的程序化顶升系统,通过线性变位计观测控制顶升全过程的纵横向位移量,以保证顶升过程纵横向位移的精度。经施工总承包和设计等单位审查,本方案顺利通过,并成功实施,安全、按期、优质完成了本桥的 桥梁隔震支座更换。
3.顶升结构检算
本桥更换桥梁隔震支座时,因桥面上线路轨道工程还未铺设,故其结构检算,不考虑轨道部分影响。由于顶升过程中,梁体与桥面铺装层同时进行竖向位移,其对桥面砼产生的拉力和压力较梁体水平向位移时对桥面混凝土产生的拉力和压力要小;从总体上看,顶升时起顶位置处的桥面混凝土受拉,相邻桥墩处的桥面混凝土受压,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较抗压能力小得多,以起顶位置处桥面混凝土的承拉能力(容许拉应力通过拉应变来体现)确定顶升量:
(1)桥面铺装的普通混凝土的拉应变约为0.0001~0.0015,计算时为安全计取下限0.0001;
(2)考虑到桥面铺装为整体化混凝土,计算桥面混凝土的横向变形量时,取桥面连续两侧各半孔梁长,即49.2m进行计算,梁高3.8m,桥面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容许值即梁体的容许水平向位移值为:49.2×0.0001=0.00492m=4.92mm 单孔梁体的水平向位移容许值为:[ΔL]=4.92/2=2.46mm 梁体的竖向容许位移值可近似地计算为:[Δh] =2.46×30000/3800=19.42mm
(3)根据梁端距盖梁顶的距离,梁体顶升15mm就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更换支座,且顶升15mm能够完全保证桥面结构的安全。而确保剪力榫导轨不脱槽的顶升量不得超过20mm,确定安全顶升高度为15mm。